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马晓东
音乐人、戏剧导演、高校辅导员——这是“斜杠青年”常徕的多元身份。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宣传发布10名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和10名2022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辅导员常徕获评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
“这是一种肯定,对自己20多年学生工作坚守的肯定;这是一种激励,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路上探索下去的决心;这是一种鞭策,从那么多最美高校辅导员和最美大学生身上看到了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也看到了改进自己工作的方向。”3月31日,常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图】
思政教育的“潮”人
在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常徕老师,同事和学生们都亲切喊他“常爹”。这位有着20年工作经验的“老”辅导员,却是一位思政教育的“潮”人。
“辅导员要怎样才能让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更深入学生心灵?”这是常徕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6年底,30多岁的常徕开始自学吉他,并试着创作歌曲。为了让歌曲能够贴近大学生生活、反映校园关注热点、表达真情实感,在每次创作之前,常徕都会找学生聊一聊,了解他们想说的、想问的、想做的,自己感受到大学生的内心后才拿起吉他写歌。
2021年,常徕推出原创说唱音乐专辑《1921—2021》,专辑中的歌曲由他一人独立完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筚路蓝缕到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这张专辑不仅走上了“学习强国”,走进了全国高校庆祝建党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也走进了学生的歌单里。
至今,常徕已经创作了130多首歌曲。其中有描绘脱贫攻坚壮阔历程、吹响乡村振兴号角的《十八洞村》,还有以说唱的方式、唤起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警惕和抵制的《画饼》,也有送给毕业生的《你们曾和我一起同行》等等。“这些年,看到了常爹的坚持,写的歌质量越来越高,由衷感到敬佩!”“有这样用心的老师,我们真的好幸福。”许多学生在音乐平台的评论区里留言道。常徕依此组建了自己的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很多学生成了他的粉丝。
“常老师的歌词很有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这种形式的思政课比较活泼和生动,也启示着当代大学生要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尹天扬告诉记者。
最近,常徕创作了一首新歌《在春天出发》,以此勉励同学们在新的春天、新的征程上以新的姿态努力奋斗。“思政教育的‘潮’在于它的内容,也在于形式创新。”常徕告诉记者,思政教育不只是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时代紧密结合,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既要了解青年之所想,更要了解青年之所求,只有讲有现实意义的道理,说青年大学生感兴趣的事,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引起他们的共鸣。
“希望再当20年辅导员”
“常老师是我们农大会演戏的‘罗大佑’。”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周佳欣告诉记者。
像罗大佑,是因为常徕会创作歌曲;而会演戏,则是他的另一个“技能”。2002年,常徕发起成立并担任指导老师的学生社团——湖南农业大学虹剧社,以优质的原创戏剧作品在国内外高校中打响了品牌。由他原创的剧目《白沙》在第五届摩洛哥丹吉尔国际大学戏剧节中获得包括最高奖——格兰德奖在内的3项国际大奖,开创了中国大学生戏剧在国际获奖的先河,湖南农业大学虹剧社也因此荣获“全国优秀社团”称号。
在湖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孙君镕眼里,常徕是一个做事非常坚定毅力的人,“比如他决定练字,那么他一定会练到很好为止”。
从2002年至今,在21年的辅导员生涯中,常徕所带的学生超过4000人,学生也从“70后”到了“00后”。“始终以大学生特点为出发点,始终立足时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这也就是创新的实质所在。”常徕说。
2017年开始,常徕结合手机微信的特点,探索出了大学生党建的“六微”体系,创新实施的微信群图文直播参观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的线上活动方式,因可操作性强、具备良好互动性,很快就在全院学生党支部中推广,深受学生党员的欢迎和喜爱。常徕也给这种活动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微信群里跟党走”。
近年来,常徕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校级奖励共60余项,曾于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获湖南省首届“最美辅导员”称号。“一线辅导员的工作很光荣,值得作为毕生的事业。我希望再当20年辅导员,一直到退休。”常徕说。
关键词: